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趣味性与方向性

2020-10-26 04:05:01
相关推荐

张月

摘要:长期以来,“我讲你听,我批你改”是小学生写作教学的主要模式,教授策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教学内容的二次接受又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而三年级的写作教学,担任着从低年级写作过渡到高年级写作的“彩虹桥”。三年级写作教学,包括从课堂教学到作文批改再到作文修改,是传授、反馈和再接受三者有机联系的整体,因此,趣味性的作文教学和方向性的作文批改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两部曲。

关键词:趣味教学读者意识 量化批改

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标中指出,三年级的写作教学要求学生做到“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小学三年级是学习写作的过渡阶段,是从简单的写话阶段过渡到成篇章写作的重要衔接,因此,小学三年级的写作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那么,如何在低年级写话和高年级写作之间加起一道彩虹桥呢?笔者认为,应该从课堂教学和作文批改两个维度进行,既保证课堂知识的掌握,也重视课后回顾的再吸收。

一、课堂教学初接受:教学策略的重心——寓教于乐

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是让学生掌握过渡性习作技巧的第一步,学生在对知识的把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三年级写作技能的掌握,因此,必须选择趣味性强、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以达到课堂控制以及知识传授的目的。

1、形象教学法

在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写话练习当中,看图说话作为主要的练习形式,学生在练习看图说话的时候,已经大致了解到描述一件事情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即记叙文六要素。而到了三年级,学生要在脱离图片的基础上,学会写简单的记叙文,这个时候,教师就必须调动学生在看图说话练习期间所掌握的知识,并指导他们系统地运用学过的知识点,独立完成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以一幅画的形式写日记,可以在形象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了解到一件事情的基本要素:地点、人物以及主要情节。

比如在一个学生要通过一幅画来描述周末在公园喂鱼的活动,那么,学生就必须明确自己所描述的这件事情的基本要素:自己、父母、鱼、池塘。在这种形象的表达之下,老师就可以结合二年级所学的看图写话的写作技巧,自然地将如何写一件事的基本模式教给学生,而与此同时,学生完成了从二年级的被动了解到三年级的主动创作的转变,对这一个记叙文写作的知识点也会把握得更加准确。

2、激趣教学法

画画与写作结合,可以通过形象思维的活动以带动逻辑思维的活动,在绘画过程中完成基本的写作框架。但是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要有完整的作文框架,还需要有多样的写作手法,使学生的情感能够更好地呈现在作文当中。而教师在讲授写作手法的时候,较为容易陷入沉闷,导致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选择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的教学策略。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精神的饱满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在培养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方面,对兴趣培养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笔者认为,写作手法的教学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把讲故事作为教授写作手法的主要途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融入写作手法。比如说,可以通过讲《“年”的来历》这个故事,教学生使用修饰语。在讲完整个故事只好,教师可以指出故事当中使用了修饰语的句子,比如“小明睁开眼睛,看到年这个怪物正坐在自己床边,准备要吃掉自己,小明惊呆了,他把被子扔到年的头上,扯开嗓子,大喊:‘啊!救命啊!’”,或者“五头年包围了农夫,可怜的农夫只好默默地掏出一根烟,点燃,低着头,自言自语地说:‘让抽完我人生最后一根烟吧。’”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在故事的基础上,交代修饰语的定义以及用法。

第二,在学生了解了修饰语的用法之后,教师应当采取课堂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当堂进行口头表述。比如在学生了解了修饰语的用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指定动作,或者让学生自由发挥再让台下的学生对表演者进行描述。由此,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够收获快乐,又可以习得相关知识。

3、读者意识教学法

读者意识的概念来自20世纪60年代的接受美学,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人物。伊瑟尔创提出了了关于“隐含读者”的概念。他说:“在文学文本的写作过程中,作者的头脑里始终有一个隐在的读者,而写作过程便是向这个隐在的读者叙述故事并进行对话的过程,因此,读者的作用已经蕴涵在文本结构之中。”他们认为,作者的创作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会根据内心所预设的读者而进行创作,

“在作文教学中倡导的“读者意识”是指: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心中存有倾诉和交流的对象,并让其以假想的读者为阅读对象进行写作。即学生在写作时心目中要有自己的读者群体,把自己放在读者的位置,把自己当成读者来要求自己,无论是内容的确定还是形式的选择,都最大限度地为自己的读者群体考虑。可见,‘读者意识’是一种倡导在近似真实情景中进行写作的作文训练方式。”

要建立读者意识,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写作是一个和交流不同说话方式。和别人交流是一种你来我往的模式,而写作是有去无回的一种说话模式,那么,要在只有“我往”没有“你来”的写作形式当中取得满意的表达效果,就必须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保持读者意识。具有读者意识的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会思考应该如何将作文重点清晰地表达出来,会考虑到如何传达故事的情感等这些问题。

笔者认为,写故事是最直接的培养方式,因为写故事有着最直接的读者——教师以及同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所运用的讲故事教知识的教学策略,是具有读者意识的典范。教师在教学生写故事的时候,可以在强调了基本的写作要求之后,再强调学生要明确他们是在用笔代替嘴巴来讲述一个故事。为了使自己的故事能够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对已有材料进行重新组合,重视故事情节的吸引力。写作水平不一以及写作手法的限制,学生最终写出来的故事是否真的具有极高的趣味性以及情节性并不是考量写作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教师应该把焦点放在最基本的三点上。其一,要观察该学生是否能够做到详略得当,把要表达的重点情节讲述出来,而不是学生描写情节的语句是否精彩;其二,要注意该学生的遣词造句是否陷入自顾自说,从而忽略的潜在读者的存在;其三,要关注学生整个故事的思路是否完整,是否有始无终,而不是故事的结尾是否意味深长或出乎意料。

在一开始培养读者意识的时候,老师除了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之外,还应该注重“为谁写”和“给谁看”的问题。也就是说,必须让学生明白存在在作为背后的读者对象。一个明确的读者对象,可以让学生的故事创作指向性更加明确,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减少作文变为私人化话语的出现。没有明确的读者意识作指导,学生的作文很容易流入思绪混乱,想到一出是一出的情况,这样一来,不仅会造成作文中心主题不明确的问题,还会出现情感表达不到位,语句表达不连贯等情况。

二、课后反馈再接受:作文修改的焦点——学生自身

作文的批改是学生检视自己掌握知识点的一面镜子,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要从“我说你听”的居高临下转换为以学生自身为中心的姿态,笼统空泛的夸奖以及发布命令的修改意见也必须得到正视,而仅仅依靠评语对作文进行修改的环节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笔者认为,规范教学批评作文的标准以及策略,调整学生修改作文的指导方向是增强教学内容再接受效果的有效方法。

1、作文批评的策略

批和评是组成作文课后反馈的两个重要部分,因此,教师必须掌握相应的批改策略和评

讲技巧,才可以把学生对知识点再接受的效果提高。

三年级是开始学习写作手法的重要开始,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应该让学生明确知道作文的修改标准是和写作手法的运用息息相关,教师不仅要提示学生运用相关的写作手法,更应该把批改标准更加细致地进行量化处理。比如,这次作文要求用上心理描写,那么,在合理运用的基础上,使用一个心理描写可以得到额外的奖励分。同理,对成语的运用也可做出相应的规定。比如,这篇作文要求使用4个成语,在正确使用的基础上,多用一个加一分。硬性的规定虽然对自由创作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硬性规定下写作,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快地牢记知识点,而批改加分的机制也可以激发学生运用相关知识点的兴趣。

而教师在写评语的时候,必须注意两方面:其一,要以赏识为主。这是许多教师都能够达成的共识。但是,这种赏识也需要做到具体化,要把作文的优秀之处量化,而不是泛泛的夸奖。要夸奖一个学生的文章写得好,应该明确指出其过人之处。比如说,这篇文章运用了先声夺人的开头,使用了心理描写和修饰语,详略得当,是一篇优秀的作文,而不是笼统地说你这篇作文写得真好,继续加油。其二,不仅要把优点具体化,更应该把作文的不足之处分点列出,以便于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有利于明确学生再次修改作文的修改方向。

很多教师会认为,互评制度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对同学作文的好奇心,还可以增加相互借鉴学习的机会,因而会采用互评制度来作为作文批改的重要部分。但是,由于写作水平高低不一,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会由此产生害怕以及自卑的心理,这样一来,互评制度不仅不会起到借鉴学习的作用,还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羞怯的心理。因此,互评制度应该改回共评。何为共评?教师可以在一批作文当中挑选出一等作文和二等作文,然后在课堂上与全班同学一同批改。一等文的批改可以主要采用赏识的态度,让同学们明白该作文作为一等文的原因,起到学习榜样的效果。而二等文的批改可以着重在如何使它成为一等文这方面,主要指出作文哪些部分还可以写得更好,并且当场进行修改。在这样互动的批改气氛当中,传统批改当中的“权威告之”就会转化为“因势利导”,高高在上的指导就会转化为善意尊重的建议,既达到了批改的目的,又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教师既可以再次强调写作的知识点,还可以通过肯定和认可,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作文下发之后,教师可以公开传阅优秀作文,对于优秀作文产量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授予“小作家”称号作为最高奖励,以增强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在被尊重和被认可的安全心理机制下,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会被激活,被认可的学生会渴望再次得到认可,尚未被公开表扬的学生会因此产生期待感以及为之努力的动力。而这种内在的驱动力,又会使学生形成乐意接受老师的批评的心理动机,并最终付诸行动。只有完成了唤起——引导——实践这三步,一次作文的教学才算是完整。

2、作文修改的方向

实践,必然是学生对作文的修改或二次写作。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不能因为前面已经做出相应的引导和强调就掉以轻心。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和复习的过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从整体和细节两方面,指导学生的修改工作。

首先,是整体化的修改,就是要让学生明确两点:隐含读者以及作文体裁。只有明确了这两点,学生才能够找到修改的大致范围。比如,作文要求写我最敬佩的一个人,而学生却写成最让他喜欢的一个人,很明显,这种偏题的做法就是整体方向出现了偏差。而强调了学生对隐含读者的重视之后,学生在修改作文时,就会注意遣词造句的通顺和行文语气的统一。

其次,是细节化的修改,细节化的修改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运用作文所要求的写作手法,根据老师评语中所指出的问题进行修改。比如,写记叙文要写出六要素,故事要多情节,写人要有外貌,写事情要有心理描写,写说话要运用修饰语等等,这些对作文写作的细致要求,在修改的过程中,都是需要老师再次强调的。只有从整体到细节的指导修改,学生才能够在修改的过程中,完成写作学习的任务。

整体化和细节化结合,学生的作文修改可以同时兼顾到形式和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把握水平。

小结

课堂教学注重写作思路的整体化和系统化,课后修改着重加强习作的细节描写以及再次强调写作的整体思路。三年级写作教学可以概括为趣味性和方向性结合三步走:丰富教学策略、明晰作文评注重再次修改。

趣味性的教学可以激起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摆脱由于怕作文而导致不想写、不会写的学习困境,读者意识的着重培养,又可以优化学生的写作思路。量化批改可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而奖励机制则能够唤醒学生的写作内在动力。无论是从课堂教学环节,还是到课后再接受环节,策略性的教学手法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以及作文批改的方向性,可以更好地完成低年级写话向高年级写作的作文学习目标的传遍,更全面地完成知识点的衔接和起步写作教学任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北京升旗仪式的作文 描写人物表情的作文 我心目中的英雄作文450 姐姐变了作文 真情作文100字 魔方玩具作文 苏州中考作文 难忘那次掌声作文 描写江苏的作文 夏天里的什么作文 七年级英语作文范文 美味佳肴作文 我爱冬季作文600字 那年的秋天作文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作文 去春游的作文200字 描写活动场景的作文 又见春天真好作文600字 关于防火的作文600字 作文上学的路上 下雨了200字作文 关爱作文结尾 五年级小动物作文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文 生活越来越好作文 三年级下册写人的作文 我的同学作文女生 话题作文感恩 美丽的滨江长廊作文 我会骑自行车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