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安徽涡阳“道家智慧”征文宋辉:老子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0-11-24 23:55:01
相关推荐

老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宋辉 编辑/磐石

摘要:论述了老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范畴、主要原理的理论价值。老子的民本观、道论蕴含着民主、和谐思想;老子的社会理想、‘无为’观蕴含着自由、平等思想;老子的社会公正观蕴含着公正思想;老子对道性的论述蕴含着诚信、友善的思想。指出了老子的思想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老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自由;平等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体系奠定了道家文化的根基,带有鲜明的根源性、原创性和本土化、原生态,老子所创立的道家学派及其思想体系与儒、佛诸家一道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源头,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起到了先导性、引领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对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养成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丰厚沃土,与老子思想存在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老子思想也内在地蕴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某些先天基因。因此,认真研究老子思想中的重要范畴、主要原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对于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和创造性发展,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老子关于和谐与民主的思想

老子的和谐理念是明确无误的。他认为,自然界的秩序是和谐有序的。正如《老子》第四十二章所描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1]168-169显然,万物的孕育、产生过程是道、混沌未分的“一”及其所包含的阴阳二气交媾调和的结果。在社会领域,老子主张人们之间相处应该秉持“和光同尘”[1]217的原则,像水一样“居善地,心善渊”,“利万物而不争”[1]28-29,不能“富贵而骄”,因为这样只会“自遗其咎”[1]32。维持人际与社会和谐不可恃强凌弱,求强、求壮是不道的行为,“不道早已”。[1]122因此,人们应以柔弱的态度处世,“去奢、去甚、去泰”。[1]119总之,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和谐原则是,“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1]308

关于民主的理念,老子指出:“故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1]156河上公释云:“言必欲尊贵,当以下为本基。犹筑墙造功,因卑成高,下不坚固,后必倾危。”[1]156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1]188河上公释:“百姓心之所便,(圣人)因而从之。”[1]188圣人是老子所期望的统治者,统治者遵从百姓的心愿,不是有民主的观念吗?可以断定,老子是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本基地位的。有人可能会认为,老子生活的年代没有民主的观念。的确,“民主”一词来自于近代西方,但是,不等于说老子生活的年代政治生活中没有民主的因素。其实,在中国封建专制政体尚未完全确立的春秋末年,还存在着原始民主制的影响。(《淮南子主术训》描绘了原始社会末以及商、周时期对君主制约的情况,可资参考。它说:“古者天子听朝,公卿正谏,博士诵诗,瞽箴师诵,庶人传语,史书其过,宰彻其膳,犹以为未足也。故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汤有司直之人,武王立戒慎之鞀,过若豪厘而既已备之也。……尧、舜、禹、汤、武,皆坦然天下而南面焉。”[2]691-692)况且老子所担任的东周史官在那时是世袭制,老子对以前的原始民主制有所了解并试图延续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李山先生考证说:“‘原始的民主’内在于西周的封建制。周代社会的‘原始民主’的特点也正在这里,王朝社会的建立,没有把原始的民主古风全部消灭”。[3]123国学大家章太炎也说:“严几道(复)附会其说(指“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一语——引者注),以为老子提倡民主政治。”《老子》“其书有民主语,亦有专制语。”[4]97严复、章太炎也未简单武断地否定老子的民主理念。诚然,老子所谓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等及其民本主张带有那个时代的特点,与现代民主思想有着严格区别。

2、老子关于自由与平等的思想

自由、平等是老子的价值追求,也是其思想体系的鲜明特色。他的理想是无压迫,无剥削,人人自由、平等,自然纯朴,祥和宁静的美好世界。例如,《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5]154

“无为”是老子的基本主张,其含义是顺应事物的固有规律,任其自化;在社会政治领域中,即统治者不要干预民众的活动,使其获得充分的自由。《老子》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1]7。河上公解释“无为”是:“以道治也。”[1]7道即规律。这句话的意思是顺应事物的固有规律。王弼云:“自然已足,为则败也。”[6]6任其自然而已,妄为就会败事。张岱年先生分析说:“‘无为’ 即自然之意。”[7]62可见,“无为”的本义当为顺应事物之本然,自然而然。“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根本政治原则,其意为“让人民顺其自然,君主不要去多管闲事。”[8]188蒋锡昌先生深得老子无为观的意旨,他指出:“圣人治国,无形无名,无事无政,此圣人‘处无为之事’也。圣人一面养成自完;一面以自完模范感化人民,让人民自生自营,自作自息,能达‘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之自完生活,即为已足。过此而求进取,谋发明,增享乐,便是多事。”[5]232可见,老子“无为”之目的便是为了让人民自生自营,自作自息,由此进入理想社会。“无为”对于统治者而言是顺应民众意愿不干预,而对于民众而言则是“自由”。这一思想在《老子》书中一以贯之。再如,第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1]221-222等等。老子的理想当然是蒙昧落后、倒退的,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它反映的是当时劳动阶层强烈要求改变受压迫、受剥削的迫切愿望,以及对苦难现实的挣脱,是一种无奈的幻想。

老子对平等的追求自有其理论基础。他通过对自然界的缜密观察悟出了这一道理。他发现自然界具有一种内在的自我平衡机制与功能。在自然界中,极端、异常的现象是难以持久。诚如“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1]94 天地能够使得自然界内部系统及其相互之间自动达成某种均衡。他愤怒地指责人世间的不公,认为这种不公违反了天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1]294他指责君主、王侯们不顾百姓的死活而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1]204,简直是强盗头子!这种违背天道的不合理现象是不能长久的,代之的将是美好平等的社会。自由、平等理念寄托了广大农民和其他小生产者对未来社会的憧憬与期待。他们以此作为战斗旗帜,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具有一定的革命性。相比较而言,儒家则强调了巩固封建等级秩序,相对忽视了人的自由与平等。例如,孔子就治国方略应答齐景公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9]177

3、 老子关于公正的思想

老子极力推崇社会公正,这也是他的社会理想的必然反映,因此,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公正的理念居于重要地位。譬如,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1]18天地没有偏爱,把万物视为祈雨用的刍狗(用过之后即抛弃),任其自灭;圣人没有偏爱,把百姓视为刍狗,任其自然化育。就是说,天地对万物、圣人对百姓没有任何偏爱,完全公正。天地和圣人带给万物和百姓的只是让其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人类、万物可以顺其天性自由生长,天地和圣人从来不会干涉它们。其实,这正是天地和圣人赋予人类、万物的真正无私的大爱。所以,人们对圣人“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1]217-218因为圣人是公正无私的,也正是因为他公正无私,才受到了天下人的尊奉。

值得一提的是,老子的思想体系与法治精神是相通的。他并不反对法治,反对的只是繁琐的法令,严苛的刑罚而已。例如,老子说:“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将得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1]285-286这里的“司杀者”当为执法者或者执法机构(也有学者认为是天[10]725)。刘笑敢先生说,这一思想“至少可以说明老子讲‘自然’、‘无为’并非主张废除法律制度。道家哲学之‘自然’、‘无为’的主张和法律制度也是兼容的。”[10]726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也应该是由“天网恢恢,疏而不失”[1]283演变而来的。章太炎先生指出,法家源自于道家。他说:“韩非解老、喻老而成法家,然则法家者,道家之别子耳。”[3]98毋庸置疑的是,在阶级社会里无论在任何条件下法律都是维护阶级统治所不可缺少的。然而,老子所理解的法治也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法治。

4、 老子关于诚信与友善的思想

老子很重视人的诚信、友善品德。他说,人应该学习水的德性,“与善仁,言善信”[1]29,待人应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他特别强调,统治者尤其应该讲诚信。因为如果统治者不讲诚信,那么,臣民们就会用同样的手法欺骗统治者,这样,整个国家就乱了套。“信不足焉,有不信焉。”[1]68只有统治者的诚信不足,百姓们才会不信任他。老子还说:“人之不善,何弃之有。”[1]242即使有人做了坏事,为什么要抛弃他们呢?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像圣人那样,“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1]109 像圣人那样以友善的初心对待所有的人与物,那么,这样的社会就会洋溢着正能量;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1]188-189像圣人那样以诚信、友善之心对待所有的人,就能感化那些不友善、不诚信的人,使之归于友善、诚信,那么,这样整个社会就会充满着诚信、友善。由此可见老子的诚信、友善与博大包容的高尚情怀。

结语

总之,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源流的老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寓意深刻,尤其是其哲学体系比较抽象、完善、精炼,它对和谐、自由、平等和公正的不懈追求及其论述系统、精辟,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这些内容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不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孕育了丰富的民主、和谐,自由、平等、公正,以及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想素材。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就其实质而言,老子的自由、平等和公平公正理念与现代法治精神有吻合之处。老子哲学的自然主义倾向,敬畏自然,关爱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情怀对于当代人们增强敬畏自然、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促使人们自觉遵循自然规律、按照规律办事等方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老子关于“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根本主张对于人们自觉树立群众观点,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弘扬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扬人民民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政基本方略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他关于人际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等和谐的理念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参考价值。至于他强调的诚信、友善等价值观更是当代人们亟需加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实现人类和谐、幸福、安定、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老子的思想体系经过几千年的孕育、演变和丰富、发展,并未因时间的推移而褪色,恰恰相反,随着岁月的更替愈益显示出其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它与儒家、佛家等文化一起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值得珍惜的思想宝库,需要当代人们深入挖掘、整理,并结合时代特点,予以发扬光大。老子的思想体系存在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一些观点脱离社会实际,有理想化的问题,轻视生产劳动,没有对富强的追求,否定社会文明成果等等,对于这种倾向也要注意。

参考文献:

[1](汉)河上公.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3:217.

[2]何宁.淮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691-692.

[3]李山.先秦文化史讲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9:123.

[4]章太炎等.国学三家谈[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8:98.

[5]高明.帛书老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154.

[6](魏)王弼.楼宇烈校释 王弼集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6.

[7]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修订增补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9:62.

[8]谢 谦.国学词典[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88.

[9](明)冯梦龙.论语指月[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177.

[10]刘笑敢.老子古今 修订版 上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726.

Laozi and 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

Song Hui

(Bo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Bozhou Anhui 236800)

Abstract: This paper states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important categories and main principles in Laozi’s thought system. Democracy and harmony is contained in Laozi’s People-oriented Thought and Tao theory; freedom and equality in his social ideal and "inaction" concept; justice in his

social justice concept; integrity and friendliness in his station about tao.It also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Laozi’s ideological system.

Key words: Laozi;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 harmony; freedom; equality

宋辉关于老庄道家研究成果目录

1、《老子的人学思想初探》6000字(《安徽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

2、《老子哲学思想之管见》6000字(《安徽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3、《老子政治思想简论》8000字(《安徽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4、《老子的圣人人格论》8000字(《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10.4本文在安徽省社联2007年年会专题研讨会上被评为三等奖)

5、《老子的民本思想及其意义》9000字(《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12.1)

6、《<庄子>的人民性》7300字(《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12.6)7、《庄子哲学思想漫谈》8300字(《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6)8、《老子的社会和谐思想浅论》3000字(《人民论坛》2010.1)9、《老子论和谐》5000字(《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 科版2011.4)

10、《道家的和谐理念与社会转型期道德的建构》9000字(《淮北师大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6)

11、《凡夫子论道》1500字(2011年安徽国际老子交流协会主办的“我所理解的老子与道”征文优秀奖)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宋辉,男,1957年生,安徽省亳州市人。1983年7月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中共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党支部原书记、原主任,思政部原主任,高级讲师。安徽省哲学学会理事,安徽省中专高级职称评选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专政治教研会理事,安徽省中专政治教研会皖北分会副理事长,亳州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1990年3月当选为亳州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道家文化,周易文化。在《人民论坛》、《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北华大学学报》、《加木斯大学学报》、《蚌埠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篇,多次荣获省级奖励。主持省、院级课题多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200字三年级 600字作文记叙文 劳动者作文 幻想作文 放假的作文 温情作文 小猫咪的作文 家训作文 他们 作文 夕阳的作文 三年级上册的作文 丢作文 作文梦想600字 美好生活作文 作文写作技巧 镜子作文 幸福600字作文 我懂得了作文 植物作文怎么写 坚持作文素材 英语的重要性英语作文 春日作文 雪人作文 作文句子摘抄 关于自己的作文 温度 作文 趣作文 习俗的作文 生活作文400字 防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