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拔苗助长式的“神童”是教育之悲

2020-12-11 17:30:01
相关推荐

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

——《三国志》

拔苗助长式的“神童”

最近,横空出世的“神童”特别多,让上了这么多年学的我顿时有些汗颜。

首先是云南昆明的一名6年级小学生的一篇癌症论文,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三等奖。

论文的题目为: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C10orf67(一种突变基因)?结直肠癌?6年级?

一时间大家纷纷“感叹”:现在硕博研究生搞科研都是闹着玩儿的,真正搞科研还是得看小学生啊。

但是,这个“神童”是真实的吗?

他的实验记录显示,项目刚开始,这个男孩连基因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是通过网络搜索才得知。

短短的3天之后,他就了解了PCR的技术原理,完成了“基因敲除”的操作,这种学习能力不愧是“神童”。

随后,大家惊奇地发现,男孩的父母都是中科院研究员,研究的方向和该项目几乎一致。

男孩的父亲很快站出来道歉:

未充分掌握及领会“项目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关键信息,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

所以,到底是“过度参与”,还是“代写”,言辞闪烁,让人难以信服。

无独有偶,武汉两名小学生也被爆出研究茶多酚抗肿瘤获奖,他们一个小学三年级,一个五年级。

且不说这些实验不仅要求逻辑性强且内容严谨,在实验数据处理上也需要医学基础的支撑,只说这么小的孩子就敢取小鼠的心肝脾肺肾用来做实验,也是让人深感怀疑。

随着事件的发酵,有更多的类似的事例也被挖掘出来。

16岁的小姑娘岑某诺,简历上的头衔一大堆,甚至自称日均写诗2000首,连乾隆看了可能都要自愧不如。

她的父亲宣称她经常会在一些会议上发表“演讲”,现场视频却宛若传销,让人看了哭笑不得。

更有甚者,简历上的成就简直都有些荒谬。

可怕的是,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非少数。

为了让孩子赢得比赛,找专业机构代笔;为了获得加分特权,伪造假证书……

本来是拼智商和创意的比赛,都成了拼爹、拼背景,为了孩子的前途,父母简直是“用心良苦”。

人生的陷阱

这些家长如此“用心良苦”,就是为了孩子的档案更加好看,或者在孩子未来升学或者出国留学申请时,用这些“光辉”的履历加点分。

但顶着名不副实的荣誉,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那个六年级的小学生父亲说孩子现在已经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那么他未来还会坚持科研这条路吗?

那个16岁的小姑娘临阵不慌,表达能力也不错,本来好好培养或许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现在却跟着父亲串场各种演讲活动,跟成年人宣传“成功学”。

还有更多没有被揭发的孩子,享受到了弄虚作假的便利,以后会不会又是一个“仝卓”或者“翟天临”。

《成功智力》一书中说:“离开了做人的教育,一味给孩子灌输功利的成才观,会扭曲孩子的的人格乃至人生。”

这些弄虚作假的父母们有没有想过,年少的这份荣誉,除了给他带来一个所谓“天才”或者“神童”的虚名之外,对他的人生还有什么帮助。

如果孩子将来要走科研的道路,以后实验室的同事会不会拿他小学发表的“博士论文”来嘲笑他;

如果孩子想学演讲,做主持人,当记者,但他到处炫耀自己的一身假把式,当气球被戳破时,他会摔得有多痛。

培根说: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

这些偏门、后门,都是人生的陷阱。

不努力也可以获得想要的东西,会让孩子陷入虚妄的成功中,没有了奋斗的动力,未来只会更加不堪。

“神童”的背后是教育焦虑

为什么父母们这么热衷于培养“神童”,思来想去,还是教育焦虑惹的祸。

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中提到:

标准化考试通过一整套严密的体系,向我们传播关于学霸、聪明和成功的定义和标准。

而这无疑是一种压迫,因为这种标准的不断强化,实际上是在宣布每一个受众在某种向度上是残次品。

所有人,在与这个强势标准的对比中,产生惶恐和焦虑。

所以,只要孩子开始上学,这个孩子的成绩就会变成家庭气氛的“晴雨表”。考得好,皆大欢喜;考不好,那就一定要费尽心思要他考好。

有一位香港记者屈颖妍在教育演讲里,说香港孩子与父母的对话是鸡同鸭讲。

“妈妈,乌龟死了。”

“你做作业了吗?”

“爸爸,天上的云真好看。”

“赶快回家做作业。”

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呢?别人家的孩子小学就会一口流利的英文,那我的孩子就要有一个奥数奖项。孩子多么独立多么阳光多么懂事都无关紧要,我只要他的成绩亮眼。

但教育其实是一个等待的缓慢过程,在这条路上,我们走得太急。

我们到底在急什么呢?

明知道优秀的人,并不一定从小学就成绩好;考上一个好的初中,也不一定会考上好的大学;高考的那些知识,也未必要付出十数年寒窗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

“童年越来越像一场成就比赛,我们总是担心,要是没有我们,孩子们该如何在这样的世界成功。”

父母们总是为了未来的不确定性而焦虑着急。仿佛只有孩子每次考试全班第一,才能放心盖章他的人生是优秀的。

可是,不管你怎样焦虑,你都不可能消除生命成长的不确定性。

当我们的孩子眼里只有分数和成绩,所谓未来的确定性,也不过是家长的自欺欺人。

我们让孩子尽可能享受好的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那些成绩和荣誉吗?我想答案并不尽然。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自主性,开阔一个人的视野,让他见识更多人生的可能性,然后心甘情愿地选择某一种生活,过好它。

父母要引路,而不是铺路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最坏的教育就是控制。

做父母的总是忍不住为孩子的未来操心,恨不得早早安排好一切。

对于孩子来说,走现成的路,可能是很轻松,但是你有了这些“成绩”,却没有相应的能力,即使成功也只是暂时的。

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自己去完成,父母需要引路,但不要铺路。

哪怕再焦虑,也要鼓励孩子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而不是走后门、抄近道。

我们要做的是教导孩子去探索、去尝试,给孩子支持和信心,而不是忙着给他垫脚石,给他铺好一个一步登天的捷径。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那个同样被称为“天才少女”的武亦姝。

与这些年少就“著作等身”的“神童”们不同,小时候的武亦姝不爱学习,还有些调皮。

但武亦姝的父母却没有担心孩子跑得太慢而输在了起跑线,相反,他们更希望孩子能一步一步慢慢来。

为了培养她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爸爸坐在沙发里看着书,妈妈坐在地毯上读着书,小亦姝也趴在书桌旁读着自己喜欢的书。

发现武亦姝对诗词感兴趣后,爸爸就跟武亦姝一起背唐诗宋词,或者一起玩一些诗词接龙的小游戏。

就这样循序渐进,言传身教,一直持续了十多年。

在武亦姝16岁时,她在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中大放异彩,夺得冠军。

有人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生女当如武亦姝。媗妍琇璞,真奇女子也。”

在同样的年纪,那个号称能作诗2000首的姑娘有着与之年龄严重不符的“油腻感”;

但武亦姝站在那里,就让能让人感受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她一张嘴喊的是:“想成功的朋友跟我一起大声喊,Yes!”

而武亦姝一开口却是:“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那个12岁就南京大学毕业的男孩忙着参加各种节目,来显摆自己的“真才实干”。

武亦姝却在一战成名后,淡然处之,低调地过好自己的日子。

后来,她更是拒绝了被保送北大的机会,凭借自己的能力以618分的高分考入了清华。

什么是真“天才”,什么是假“神童”,一目了然。

真正的神童,永远不是在开始跑得飞快,而是选择稳步前进。

而他们的父母,也从来不是送孩子去各种早教班,学习各种用来炫耀的技能。

而是教会孩子用从容的态度,可以缓慢,但务必坚定地走向人生的终点。

他们知道,承受的压力、遭受的痛苦、经历的磨砺都是孩子成长的养分,你越过去的路,最终都要花更大的代价去填补。

蒙台梭利说:“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程序,在某个年龄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你没办法强求,过分的人为的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

欲速则不达,作为父母,我们也许给不了孩子多高的起点,但我们完全有能力陪着孩子跑到最后。

因为我们都知道: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真正的成功不是赢在起跑线,而是最后的终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1)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0-08-23 16:59微笑掩饰我的悲傷[四川省网友]IP:3407655678
    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年纪轻轻就展现出了惊人的科研实力,这种拔苗助长的努力精神令人钦佩。
    顶1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节约粮食作文 寒假计划作文 童年的趣事作文 创新作文素材 关于花的作文 初一语文作文 期末考试作文 推荐一本书 作文 英语作文100字 我的快乐作文 关爱的作文 这儿真美三年级作文300字以上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500字 关于读书的作文500字 那段温暖的日子作文 关于中秋节的英语作文 童年趣事作文600字 第一次骑自行车作文 我的航天梦作文 关于禁毒的作文 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七年级上册英语作文 跳蚤市场作文 关于安全的作文 植物作文300字 小学生作文题目 传递作文 一日游作文 遇见 作文 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