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记忆里的家乡味道

2021-01-04 14:25:01
相关推荐

俗话说,“月是故乡明”,美食也不例外。无论走过多远的路,去过多少地方,尝遍了多少美食,家乡的味道永远是味蕾最深刻的记忆。一经触碰,便心起涟漪。今天,就让我们看一看,一位林东人对于家乡的美食记忆。

爸爸的味道

“爸爸的味道”这句话是出自二妹之口。前几天,我把做好的酸菜饺子馅拍发到兄妹群里,二妹说我做的酸菜饺子特别有“爸爸的味道”,接着便说她想爸爸了,并发了一个流泪的表情。姐姐用语音说,她昨晚也梦见爸爸了,说梦他来探望患病的妈妈,说着也哽咽起来。二哥说他查了一下,爸爸今年生日恰好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届时他会去给爸爸扫墓。

时间过得快,到今年的4月17日,爸爸去世就20年了。如果他老人家健在,如今也才90周岁。别说中央领导,就是普通百姓,也有太多的耄耋老人不是在公园漫步就是在家颐养天年,而这20年恰好正是国泰民安、家庭幸福的大好时期。爸爸他真的好没福气!

说到“爸爸的味道”想到的当然首先是爸爸的厨艺。爸爸的厨艺,如果归纳一下,可称为“五大绝活”。都有哪“五大绝活”,容我一一道来。

1

酸菜馅饺子

记得小时候过年,爸爸从腊月二十八九就要开始张罗年午饭,先列出菜谱,然后逐一准备。年三十爸爸会亲自下厨,煎炒烹炸,荤素搭配,大盘小碗的肯定是满满的一桌子,最后吃得一家人大块朵颐。午休一过,爸爸便开始准备年午夜的饺子馅。他先把肥肉切块炼成“油吱喇”,然后再细细地刴碎,接着把新鲜的猪肉馅加水加油左搅右搅搅匀,然后再与刴好的酸菜团搅拌在一起,放各种调料,最后放几许香油,然后再搅,边搅边用舌尖舔尝滋味是否到位。馅和好了,再去和面,等到开始包饺子的时候,一盆馅、一盆醒好的面,早已规规整整地摆在那,一切都准备好了。爸爸爱干净整洁,做事利利索索,做饭也是,吃多少做多少,拿捏准确,少有剩菜剩饭。爸爸会做馅、会包饺子,却不会擀饺子皮,这倒让我至今都感到奇怪和不解。鞭炮响过,年午夜的饺子也出锅了。爸爸的饺子味道独特,白白的面、软软的皮、香香的馅,咬一口香得嘴角流口水,这是小时候全家过年的最爱。

2

家常油饼

爸爸做家常饼好吃,也是一绝。做饼的诀窍,一是和面,二是会烙。爸爸对面粉好坏很会鉴别,用手一捏便能分出是纯精粉还是富强粉。爸爸和面用开水烫,醒好后用擀面杖摊开,涂上豆油,再卷起来切成段,然后拧压成烧饼状再擀大、擀匀。火候呢,要文火勤翻,最后涂油出锅。爸爸做的饼,外面淡淡虎皮色,可以一层层揭开,外酥内软,不但口感好,而且喷喷香。小时候生活困难,居民每月只有一二斤白面,想吃一次烙饼并不容易,不是过节或家里有了喜庆事是不会轻易吃到的。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七七年考大学,爸爸知道我们都爱吃他的烙饼,那天他早早就和好面一张张给我们烙。我因意外被取消考试机会,不好意思和二哥一起享用,爸爸却没那么想,他指着一摞香喷喷的烙饼对我说:“没事儿,你也一起吃吧!”爸爸的烙饼吃在嘴里,香在心头。

3

肉丝炒粉条

小时候只知道爸爸做的肉丝炒粉条好吃,成家后带媳妇回爸妈家,媳妇也发现了爸爸这手绝活,就直接请教。爸爸说首先要选好食材,粉条有很多种,土豆地瓜的,要根据口味选,粉条的宽窄粗细也有讲究。炒前要用温水把粉条泡软,上好的精瘦肉切成细丝,先炒肉丝后放粉条,少勾芡,急火出锅就行了。爸爸一边说,我在一边“偷艺”,把爸爸教的牢记在心,可回自己小家按程序一操作味道却完全不一样。爸爸的这手绝活,看似简单,真正学到手却不容易。

4

炸花生米

爸爸炸的花生米,淡淡的虎皮色,颗粒饱满,油光锃亮,嚼在嘴里香脆可口。而我爱吃花生米却一直炸不好,常常外焦里生,吃起来味同嚼豆。所幸爸爸这手绝活被二哥学到了。年前偶然吃到他炸的花生米,久违了的“爸爸的味道”令我兴奋不已。问其诀窍,二哥只说炸花生米不能心急,少放油勤扒拉,看好火候马上出锅——因为花生米有个自熟过程,其他则语焉不详没做过多交代,好像有点儿密不传人的意思。

5

煮面片儿

爸爸年轻时因胃切除养成了吃面食、吃流食的习惯,平时吃的最多的是擀面条。常年吃面条对他日后罹患结肠疾病不无关系,这是后话。之前爸爸吃的擀面条多是妈妈亲手擀制,拳头大的面团,越硬越好,用擀面杖摊开,使劲擀过去,再摊开复又擀过来,如是反复无数次,常常擀得妈妈头冒汗津儿。直到擀成薄薄的大饼状,再折起来用刀切成细丝。过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费时费力。后来二哥上手。二哥心细,做的不一定比妈快,但切出来的面条却更加细如发丝。然而等爸爸自己做的时候,却完全没有这般复杂。他把面团擀成饼状,然后用刀拉成一根根宽面条,锅水一开,他便拿起来一段一段往锅里揪,一锅面片儿就OK了。爸爸的面片儿,汤汤水水,有滋有味儿有嚼头儿,吃起来一样大快朵颐。

我们兄弟姐妹从小吃着“爸爸的味道”长大,对“爸爸的味道”当然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不仅熟悉,而且十八般武艺每人都会一两招。比如大哥,一见面就张罗给我们做他拿手的扣肉和肉丝炒粉条,扣肉是他的招牌菜,每见必吃,而肉丝炒粉条则是爸爸的私家秘传;姐姐一见我,或是我们兄弟姐妹聚在一起,首先就张罗去做酸菜馅饺子,因为这是她的“爸爸的味道”,大家都爱吃。二哥呢,知道大家爱吃他炸的花生米,就一盘接一盘炸,吃得第三代也一个个胖墩墩的仍嘴里咯嘣咯嘣响个不休。

一晃,爸爸离开我们20年了。20年斗转星移,这个世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兄弟姐妹不但长大而且已经开始纷纷退休,连妈妈的重孙女都快重点大学毕业。一切都在生长,一切都在变幻。然而,对我们兄弟姐妹而言,不变的是对“爸爸的味道”的记忆,和对他老人家深情无限的思念!

烤玉米

我爱吃烤玉米,这是小时候留下的嗜好,而且我那些发小好像没有不爱吃的。那时候的玉米,不但没有转基因,而且也很少上化肥。吃烤玉米要赶时节,刚结穗的玉米太嫩,入秋的玉米又太老,一定要在玉米刚灌完浆成熟饱满的时候才是烤食的最佳时机,这时的玉米叫青玉米。

青玉米下来了,街边儿农民会把自留地里产的玉米一麻袋一麻袋地运到街上买,一毛钱五穗,一块钱就能买半麻袋。青玉米买回家,大人们多喜欢煮,孩子们却多喜欢烤。不管煮还是烤,新下来的玉米透着阵阵清香,老少咸宜,这是每年玉米长成后的第一次盛宴。

小时候我们家孩子多,我妈买东西好包圆,不管是瓜果梨桃还是红薯玉米,好坏买回家再说,好的人吃,不好的喂猪,图得是个便宜。如果包圆的多,卖东西的人会赶车给我妈送回家;如果买的少,我妈就自己往回背,她从小腿关节不好,一路下来中间要歇好几歇,很是辛苦。也因此,我们兄妹常被小伙伴儿喊去接我妈。我妈最常歇息的地方是东石桥子,那是我家上街的必经之地。

我妈知道我们爱吃烤玉米,每次青玉米买回来一半下锅煮,一半留我们烤。别看我不会做家务,这烤玉米的技术我可是从小就会。

烤玉米一般都在做饭最后。先用筷子、铁扦子之类的东西插好扒干净的玉米,然后将灶火扒拉到灶门附近,把玉米放到上面慢慢转圈去烤。技术要领是,灶火不要太大,不要起火苗,最好是烧透的炭火;烤的时候要有耐心,要不停地让玉米在炭火上转圈,使整条玉米受烤均匀。随着一阵阵噼噼啵啵的声响,炭火上的玉米由白变黄,进而又由黄变成虎皮色,到这时一穗香喷喷的玉米就烤好了。如果身边还有其他人等着分享,烤好的玉米要用毛巾裹着掰开几段,一边掰一边不停地哈哈换手,要不会被烫着。

刚烤好的玉米最好吃,一排排玉米粒咬下来在嘴里细嚼,一种特殊香气便会顺着牙缝溢出,其好吃无以言状!

当然,烤玉米不仅局限在灶火上烤,田野的沟沟岔岔,只要能架起火堆都可以烤。我小时候曾和小伙伴儿到城郊生产队没人看管的玉米地里掰烤玉米,吃得嘴唇黑黑的个个像个小馋猫。

由爱吃烤玉米,延伸到爱一切像烤玉米的食物,比如菠萝。我们这些北方长大的孩子,从小没吃过菠萝,我真就一直把图片上的菠萝当成烤玉米之类的好吃东西,以为菠萝外表也像烤玉米一样是颗粒状的,而且吃起来一定更加好吃,因为它的色泽更加虎皮,因而也更加诱人。我甚至做梦都梦过把菠萝当烤玉米吃,大快朵颐,香得不亦乐乎。直到现在我有时看见菠萝还在恍惚,至少它会让我立刻联想到那香喷喷的烤玉米。

现在我生活在了南方,当年爱吃的烤玉米已成了遥远的记忆。偶尔见到烤地瓜也烤玉米的,买一穗一尝却完全不对味儿!首先玉米就不是当年北方的玉米,而且连皮一起烤,根本见不到当年的虎皮色,吃起来甜滋滋粘糊糊,让你想对付都没法儿对付。都叫烤玉米,用范伟话说,这南北方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有人说大啥,现在都是转基因,你北方玉米现在也差不多都一个样了。我有点将信将疑。

前年夏天我回北方,傍晚在旅顺海边散步的时候,忽然遇到了一个老头儿在卖烤玉米。他不是用炭火,而是用煤气炉,煤气炉上面罩了个一米见方蜂窝般的铁板焊制的箱子,扒好的玉米一根根插进蜂窝洞里,一下能烤二三十根——我天,如今烤玉米都已经机械化批量生产了!可我买根一尝却完全不是过去的味道。我问老头儿:“咋不如小时候的好吃,你这是转基因的吧?”

老头儿看了我一眼:“都一样,转啥基因呀,小时候饿肚子,吃啥都香!”

作者:王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好人好事作文500字 我有一个梦想 英语作文 快乐时光作文400字 关于爱国情怀的作文 中秋节见闻作文 优秀作文开头与结尾 古诗里的故事作文 作文第一次学做饭 介绍我的房间英语作文 我的梦想450字作文 颐和园作文500字 我们的心近了作文 玄武山的作文 三年级作文写一种植物 我做了一个小实验作文 母亲作文800字高中 脚踏实地作文800字 一本好书作文400字 描写乡村生活的作文 快乐的元旦节作文 生活需要坚持作文 怎样学好英语的英语作文 爱是什么的作文 近五年高考作文 游文化公园作文 做家务作文450字 海豚表演的作文 五年级上册作文500字 关于生活的作文600字 我心爱的什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