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张怡微 扎入世情小说的人性缝隙

2021-01-04 16:55:01
相关推荐

张怡微

1987年出生,上海青年作家,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任教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专业。出版有长篇小说《细民盛宴》、中短篇小说集《樱桃青衣》、学术随笔集《情关西游》等十余部作品。

《樱桃青衣》

作者:张怡微

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7月

张怡微“家族试验”写作计划的收官之作,讲述当代城市人伦理生活及递迁命运,书写普通人相互护佑的善,市井小民令人不舍的义。

《细民盛宴》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日常生活中的计较、客套、虚与委蛇……纵使如此艰难,最终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仍无限哀矜。

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出道的上海作家张怡微30岁了。当年她写下“我不责怪寂寞,是责怪心底的荒芜”这样略显矫情的句子,今天自己也想笑。60后作家余华曾对同样是新概念作文大赛出道的张悦然开玩笑,“100岁了,读者也当你是80后作家。”不知这是否也是张怡微的宿命。

80后作家、新概念作文、青春文学,这三块招牌悬在张怡微头顶,瘦弱的她居然也扛了下来,从2004年拿到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到今天,张怡微一直在写作,写作成了本能。她说“新概念作家”是她的历史,否认没有意义。她热爱文学,但是没有文学梦。写作越来越像田间劳作,“每天都要耕耘,收获来自土地微弱的失望和生机”。

写作,探究“家族试验”里的尴尬

张怡微喜欢做默默无闻的人,很少关注同行,害怕陌生人。从高二开始,她写关于童年往事和迷惘青春主题的小说,18岁时出版了第一本书。大三时告别青春题材,加入上海作协。此后,从复旦大学到台湾政治大学,在往返于上海和台北的求学路上,她不紧不慢地写作,在小说里编织上海和台北小人物的悲喜,显露出一丝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也在随笔里观察台湾经济和文化状况,写台北的自动贩卖机,商务印书馆被改造成了民宿,或者柔情蜜意的宝岛旅游攻略,吴念真如何拍电影……是典型的文艺小清新风格,但这两个面向都是她。

她珍惜每一次被认可的机会。写小说,拿下《上海文学》中篇小说大赛新人奖、台湾时报文学奖散文组评审奖、香港青年文学奖小说高级组冠军、台湾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组评审奖……一系列大陆、台湾以及香港文学奖项,使她被称为“文学奖作家”,但张怡微很平静。工人家庭出身的她深知求学费用昂贵,台湾繁荣的文学奖奖金资助了她的学业,而通过写大量的书评、专栏和采访稿,她才能养活自己和自己热爱的写作,“只写小说无法生活”。

作为在台湾的“异乡人”,孤独感也在侵蚀张怡微。她所在的校区位于台北市信宜区一个半山上,被一条“阴阳隧道”阻隔,隧道那边是灯火璀璨的城市生活,穿过隧道就是一片漆黑。读博的日子,无非“明天抄袭今天,今天抄袭昨天,仿佛被吃掉了时间”。最沉闷的是酷热夏季,动辄满身大汗,却因为太寂寞,经常忘记有没有洗过澡,必须去浴室看墙上是否有水汽才能确定。“我的孤独也令我惯性地投入文学比赛的竞技,不用面对活生生的社交,像是仅对自己的战役,检验自己的阅读和创作”。

要谈论写作,她有些战战兢兢,觉得自己始终是赤贫的学生,所记录的不过是赤裸疼痛的成长。她是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父母早就分道扬镳,各自重组家庭,她跟随母亲和继父生活。成长路上,她发现很多人都是重组家庭出来的,而她本着纤细的神经,想记录下“这一群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最终以一家人的方式生活在一起”的故事。

这一系列的故事,被她称为“家族试验”的写作计划,其中长篇《细民盛宴》是重头戏,其他如《不受欢迎的客人》《春丽的夏》《又一年》等是短篇,今年出版的“收官之作”,则是短篇集《樱桃青衣》。失独、丧偶、过房、离异、老人再婚……她写这些重组家庭的尴尬。

小时候,张怡微听说外婆有继母,而外婆有一次讲述自己十岁的经历:那时住上海石库门老房子,楼梯极窄,她有一次摔倒,把碗砸了。继母没有打骂她,但她依然耿耿于怀。原因呢?外婆说,“可是她(外婆的继母)为什么不问我痛不痛?”就是这样相安无事的隔阂,故事里有不对劲,可是说不出来,张怡微希望通过系列的“家族试验”故事,接近一点点人性深处的“缝隙”。

“家族试验”的写作,消耗大量自身经验,也用尽了道听途说,之所以《樱桃青衣》是“收官之作”,在于“倾诉欲已经耗尽”。故事是假的,经验是真的,市井小民日常生活的悲欢,张怡微想再做点深入挖掘,却发现自己游移在家长里短中跳不出来。经验面临匮乏的危险,也许是因为“身在此山中”的缘故。

世情,市井中不让人升华的真相

在上海,张怡微出生于工人新村。从小到大总计住过三个工人新村,至今还住在新村里,和王安忆、金宇澄等海派作家笔下的“正宗”老上海不在一个频道。张怡微最敬佩自己的写作课导师王安忆,但她知道如果让自己去写淮海路的生活,肯定不真实。她又说金宇澄的《繁花》还原了汉语的节奏美感,旧式话本的车辙印出海派质地,但自己更是无从学起。对她来说,“工人新村是我的全部”。

她笔下的“家族试验”,很多都来自对上海工人阶层的审视。对于这个群体,张怡微情绪复杂。上海历史上一直是商业城市,解放后曾被短暂改造成工业城市,纺织厂、钢铁厂、机床厂等遍地开花,却仿佛一夜的工夫,又变回了消费型的大都会,她熟悉的童年成长环境很快没落下去,而工人新村亦遭遇同样的命运,但工人的命运牵动着张怡微的心思。

她的父亲是海员,海上的工人,而和她一样经历的上海年轻人还有很多,父母有的是知青、有的是支内,有的曾在上世纪90年代出国淘金,“我们一起成长起来的工人的后代们有自己对父辈的认识”,她很清醒工人的局限性,“自我认知很强,永远觉得自己的一生很可怜,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她对他们充满了同情,因为他们受了很多苦,“表面上这一生走过了无穷无尽的善恶冲突、善善冲突,裹挟无穷尽的遗憾和辛酸,但好像就是没有‘自觉性’”。她和他们血肉相连,所以很难以旁观者身份带入写作。

她耽溺在苦楚的小市民生活中,却没有办法解释一个人已经惨到底谷为何不去死。台湾求学的经历帮了她很多。她读了大量台湾作家的书,发现他们对市民情绪的把握十分细腻,有时用一个场景甚至一句话就可以转圜人物戏剧性的命运。台湾作家蒋晓云的“民国素人志”系列创作,对她影响很大。而台湾中文系的学科设置,令她误打误撞学了一年半明清小说,无论是从话本还是章回小说中,她看了许多看似狗血、却又摄人心魄的世情故事。

最爱的是“三言二拍”,“冯梦龙写《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商人蒋兴哥发现老婆出轨,姘头穿着自己的衣衫,他有多尴尬?当然要休妻,可是蒋兴哥还是送了前妻16个箱笼的细软衣物,贺她再嫁。这是个有情有义的前夫。”张怡微偏爱冯梦龙这种世情的写法,很多人都说她的“家族试验”也是世情小说,而她对世情小说有自己的理解:“世情小说的落脚点不是人的情感,而恰恰是市井生活中不让人升华的真相。”

比如《金瓶梅》写暴发户的日常,《醒世姻缘传》里农村的破产,《歧路灯》中的黑幕,甚至是张怡微最近看的一出昆曲《狮吼记》,剧中苏东坡劝老友休掉悍妻,老友高呼:兄台休要连累我!我们很恩爱,虽然她打我,但我们在一起很好的。你再乱来,我回家又要受罚了。

“后来我明白,我们所谓的弱者,其实很多不需要同情,他甚至会让你失望”,张怡微逐渐体会出世情生活中“必然有一些细琐的安慰,可以疗愈创伤。有的是钱,哪怕是很少的钱,却能疗愈人”。她常看电视新闻,看见有人为了邻居三千元欠款,不惜上电视索要,要到了就长舒一口气。她能理解当事人,“市井小民生命里有一些小温暖和小难过,知识分子也许看不上这种妥协,这种妥协里藏着一点开心,他当然知道自己做的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但就是有抚慰的力量。知识分子可以看不上他,但不能说他是一个坏人。”

张怡微要表现的,就是这种“妥协”,它在工人新村的男女老少身上,也在日常百姓的骨子里。她同情这些“废柴”似的人,他们都在努力生活。记得在台湾时,她反复看香港导演许鞍华的电影《女人四十》,里面的小市民阿娥,老公无能,儿子不争气,公公得了老年痴呆,她苦不堪言。但电影有一个场景:有一天阿娥拎着大包小包生活用品走在回家路上,偶然看见临街一桌麻将,她忘记了手里的东西很重,想停下来打两圈。“所以人性是这样复杂,我们不能替别人悲伤。每个小人物都有自己的方式平衡一生中的创伤。”

阿娥这样的人物,幻化成《过房》里的老夏,或者《你心里有花开》的尤蕥,也是《度桥》里的阿平,总写这样的题材,难免被人诟病“格局小”,她却坦诚得自在,“要不要大格局?算了啦。我没有雄心壮志,我就是喜欢写作。”

从前,她看不上“平常心”三个字,现在觉出它的好。有时候她会想起很多热爱文学并为此奉献一生的“文学青年”,也记得自己年少时觉得写作是一件很厉害的事情,但现在对写作这件事几无所求,“地在眼前,每天不得不耕耘,浅浅的希望依然是风调雨顺。写作的方式越来越逼近劳动的方式,土地在发出微弱的邀请,也有微弱的失望”,张怡微就想当这样一个写作的农夫,她说,也许自己也只能当这样的人。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柏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材料作文 关于幸福的作文 关于亲情的作文5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以劳动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宽容的作文 运动会作文600字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我和我的祖国作文 关于冬天的作文 清洁工作文 状物作文 优秀作文开头 春的作文 感恩父母作文300字 三年级植物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作文200字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 榜样的力量作文 关于雨的作文 写猫的作文 植树作文 作文书 关于爱的作文400字 我的好朋友英语作文 借物抒情的作文 童年的回忆作文 托物言志作文 超越作文 英语作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