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议论技能提升导练

2020-11-20 13:15:01
相关推荐

2.3 议论技能提升导练

2.3.1方法金指

【要义】

1、学习并掌握论点要正确、鲜明,力求深刻;论据要真实、充分、典型;论证要合乎逻辑,严密有力。

2、学习并掌握两种议论的基本类别;立论和驳论(其中驳论又包括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和反驳论证三个方面)。

3、学习并掌握议论的常见方法(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归谬法、反证法、例证法、引用法等等)。

4、掌握选题、点题的技巧,并能做到融情入理、形象说理。

一、议论的含义

议论是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观点,表明立场、态度、主张的表达方法。议论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论点,也称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是议论的中心。一段议论有没有价值,或有多大价值,主要取决于论点是什么。多数议论文只有一个论点,全文围绕它进行分析论述,这个论点叫“中心论点”。有的的议论文除中心论点以外,还有从属于中心论点的小论点,这些小论点称为“分论点”,它们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论点不仅决定文章的价值,还对文章起着统帅的作用。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论点是选择和组织材料的依据,也是论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论据,是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是议论的基础。论据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历史事实、经验和统计数字等;一类是理论论据,包括各种科学原理、科学定义、法则、定律,以及被公认为正确的名言、格言和谚语等。 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论点因为有了论据的支持,才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具有让人信服的力量。所以,它在议论文中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的主要任务是找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显示出其内在联系,达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论证是议论的手段,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桥梁。 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在比较完整的议论中是紧密联系互相依存的。成功的议论总是以正确鲜明的论点为前提,以确凿、充分的论据为基础,以严密有力的论证为手段,三者缺一不可。 议论所具有的几个特点:一是说服性,作者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晓之以理,有说服力;二是逻辑性,作者主要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和证明的思维形式来阐明事理;三是自成体系,必须包含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二、议论在不同文体中的表现

议论是一种运用相当广泛的表达方式,几乎所有的文体都会用到它。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文是剖析、论述事理的文体,因为作者要把自己从实践中形成的某种认识传达给别人,必须通过论证来以理服人。

在抒情类文章中,由于思想和感情的密切关系,往往是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感情和哲理相互交融。所以,这类文章中也常常用到议论。说明类文章中有一类叫做“事理说明文”。这类文章中也有大量的议论存在,只不过所议论的道理不是作者自己的观点,而是说明对象本身所具备的道理。 在这里,我们重点研究一下议论在一般记叙文和文学作品中的使用情况。 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与叙述结合,在情节发展的关键处以精练浓缩的议论为文章点睛,揭示文章的意义。一般有以下几种具体方式: 一是先叙后议。这种议论附在叙述之后,针对前面的叙述发表议论。这是记叙文中最常见的一种议论方式,对揭示文章的主题具有重要作用。请分析下面的一段古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轼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

这段文字,几乎是通篇记事,只有最后一句——“苛政猛于虎也”——是议论。这简短的议论将故事的含义揭示出来,有利于文章主题的深化,有利于读者对文章中心的认识和把握。二是先议后叙。在文章的开头先展开一段议论,这既可以起统帅全文内容、提示读者注意或暗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又可以在结构上起到自然地带出下文叙述的作用。 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开篇就用了先议后叙的手法: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第一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对封建社会历史规律的概括,后面的史实充分地证明了这一论断。由此可见,开篇的议论往往是全篇的“纲”,对下文的记事有统率作用。 三是夹叙夹议。夹叙夹议就是一边叙述一边议论,在叙述过程中穿插议论。大家都很熟悉的文章《一件珍贵的衬衫》就使用了夹叙夹议的方法:文章先写“我”自己不小心骑车上了快行道,被汽车蹭伤了一点皮,可是总理却停车询问我的伤情。作者由此看到了周总理对人民关心备至的品质,对此发表了一段议论抒情。后来,总理派人打电话到医院了解情况,并让人送来了一件新的衬衣。在这两个叙事片断后面作者也分别作了议论,使全文呈现出“叙——议

——叙——议”的格局。

三、对议论的要求

(一)论点要正确、鲜明,力求深刻任何文章都有一定的社会功利目的,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作用,但不是所有的文章都会有这种积极作用的。就议论文而言,只有论点正确、深刻、鲜明的文章,才能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有益于社会的进步。 论点正确是议论的最起码的要求。所谓正确,就是能科学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如何保证论点正确呢?一是要有正确的立场和世界观,站在人民的立场,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事物,剖析事物,才能把握住事物的科学内涵。二是要深入实际,到生活实践中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努力发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关注人民的普遍愿望,关心国家大事。三是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修养,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 所谓鲜明,就是指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明确地表示出来,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鲜明是对所有文章主题的一个重要要求,但在议论文中要求更高。议论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将作者的思想观念和理论观点告诉读者,说服读者,让他们接受。如果读者不能在文章中找到作者的观点或观点模模糊糊,就很难被说服。 “所谓深刻,是指作者的见解要深入事物的内部,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和揭示,而不仅仅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一般描述。深刻的论点,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才能给人以启发和教益。 (二)论据要真实、充分、典型 在议论中,论据是证实论点的基础。只有确凿有力的论据才能使论点站得牢,有让人信眼的力量。这种论据应该是真实的、充分的和典型的。 所谓真实,是指作为论据的材料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想象虚构出来的。论据不真实,论点就是空中楼阁,就会坍塌。所以,必须严格检查事实材料的可靠性和理论材料的准确性。要注意调查核实,不能道听途说,断章取义。 所谓充分,就是说需要有足够数量的材料作为论据,使论点得到充分有力的支持,这样论点才会使人深信不疑。要获得充分的论据,必须坚持调查研究,随时留意有用的事实或言论,不断地积累。 所谓典型,是指作为论据的材料应该具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生活中的事物有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区别,一般情况与个别情况的差别。只有从事物的一般情况及其内部的必然联系出发去掌握事实,这样才能使事实胜于雄辩。所以,选择论据要注意排除那些偶然的、个别的事例,选取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典型材料。 (三)论证要合乎逻辑,严密有力 论证过程就是把论据与论点联系起来的逻辑推理过程。论证的基本方法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就是用确凿、充分、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论点,其关键是要找出事实中所包含的一般道理,使其与论点发生关系。“讲道理”就是要具体运用逻辑推理方法,使论据与论点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只有正确运用推理方法,才会使论证恰当,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从而使议论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在议论文的写作和教学中J论证是重点,也是难点。很多人的文章写得没有说服力,并不是因为他的论点不正确、不深刻,也不是因为他的论据不充分、不典型,主要是因为没有将论点和论据结合起来,论点和论据各自孤立。具体表现有二;一是一味地罗列事实,不作分析;二是分析时找不到合适的逻辑方法,混乱乏力。

2.3.2示范分析

第一、议论的种类

议论分为两类:一类是运用确凿的事实和充分的事理从正面把自己的论点树立起来,并证明其正确性,这叫“立论”。另一类是运用充分有力的论据来批驳他人的观点,从而证明他人观点的错误,这叫“驳论”。当然,这种划分也是相对的,证明正确观点,也就是反驳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所以,立论中往往包含着驳论的因素;驳斥对方的观点,必然要阐明自己的观点,所以驳论中也常常包含着立论的因素。立论和驳论常常结合起来使用,只不过在具体议论中各有侧重而已。

一、立论的方法

(一)归纳法 归纳法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说理形式。它综合若干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个别事实的共同特点,得出一般原理和结论。如下面的这段议论用的就是归纳法: 上问魏征日:“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日:①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②昔尧请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③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鲸、獾兜不能蔽也。④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⑤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诚之辱;③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③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司马光:《资治通鉴》)

这段议论中,第①句是论点,分为“兼听则明”和“偏听则暗”两个方面。②至③句是五个事实论据,其中②③用来证明“兼听则明”,其余三个用来证明“偏听则暗”。第③句,则是在列举了正反两方面大量的实例后所作的归纳。 归纳法的说服力强,但它很难将一类事物全部穷举,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所以所用的事实必须是真实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 (二)演绎法 演绎法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思维形式。它以一般原理为前提去论证个别事物,从而推导出新的结论。常采用下面的推理形式: 大前提(一般性原理) 小前提(个别事物的判断) 结论(对个别事物一般性质的认识) 请看下面的例子: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在这段话中,用的就是演绎的论证方法。大前提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小前提是“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结论则是“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演绎法所使用的主要是理论论据,包括经典著作的原理,众所周知的科学道理,以及经久不衰的名言警句等。 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区别在于:①归纳法的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是或然的,论点包容论据。演绎法的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是必然的,是论据蕴含论点。②归纳法是从个别到一般,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其论证进程的方向恰好相反。 (三)类比法 类比法是从已知的特殊事物推论出未知的特殊事物的推理方法。它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思维形式。类比法的论证过程就是用含意明确的已知事物与类似的未知事物进行比较,从而推出未知事物的明确含意。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通过自己的处境来证明齐王的处境“蔽甚矣”,运用的方法就是典型的类比法: 臣诚如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下面的图示形象地显示了上面这段文字的推理过程,其中“——”左边是邹忌的情况,右边是齐王的情况。 臣之妻私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巨之妾畏臣——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巨之客欲有求于臣——四境之内,莫不求于王 皆以美于徐公——王之蔽甚矣 类比法的运用,始终伴随着具体事物,所以具有其他论证方法所不具备的形象具体、内容生动的特点,容易使读者在形象的感受中明白道理,接受作者的观点。使用这一方法要注意,类比对象应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属性,要防止出现机械类比的毛病。由于用来类比的前提是特殊的事物,所以类比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论述复杂问题时只用此法说理就显得不够充实。

二、驳论的方法

(一)反驳论点 就是用事实和道理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或反动的。在驳论过程中,揭示论敌论点的荒谬是直接而简捷的方法。论点是议论的核心,论点被驳倒后,整个立论就站不住脚了。反驳论点有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两种形式。 直接反驳就是直截了当地证明某一论点是错误的。比如下面的例子: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 可是“友邦人士”一惊诧,我们的国府就怕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鲁迅:《“友邦惊诧”论》)

鲁迅先生以犀利的眼光,从反动电文中摘出敌论的要害“友邦惊诧”和“国将不国”,作为批驳的靶子,利用大量的确凿的事实,对敌论进行直接驳斥。文章说理透彻,文词锋利,是匕首、投枪,具有强烈的战斗力和说服力。 间接反驳就是从侧面或反面来驳斥对方,从而确定对方论点的错误。有反证法和归谬法两种具体方法。 反证法就是通过对反论题(与原论题相对立的论题)的论证,来证明原论题正确或谬误的一种论证方法。毛泽东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文中,驳斥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的诬蔑时,就用了这样的方法: 共产党是一个穷党,又是被国民党广泛地无孔不入地宣传为杀人放火,奸淫抢掠,不要历史,不要文化,不要祖国,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讲道理,共产共妻,人海战术,总之是一群青面獠牙,十恶不赦的人。可是,事情是这样地奇怪,就是这样的一群,获得了数万万人民群众的拥护,其中,也获得了大多数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们的拥护。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没有直接对国民党的谬论进行反驳,而是通过事实来说明共产党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得到这么多民众拥护的党决不会像国民党所宣传的那样。这样,国民党的无耻诬蔑就不攻自破了。 归谬法就是先假定对方论点为正确,然后对其进行合乎逻辑的引申,得出荒谬的结论,以证明对方论点的谬误的一种推理方法。这是一种“设假为真”,以结论驳倒前提的方法。好处是行文幽默,泼辣犀利,具有嘲讽的效果和令人神往的逻辑力量,能机智地使对方自相矛盾,束手就擒。 使用归谬法,要注意“引申”合乎逻辑,“归谬”符合事理,并使引申出来的结论,既极端荒谬又能击中对方的论点。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就使用了这种方法: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与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日:“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日:“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日:“何如?”对日: “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梗、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扩,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泰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日:“寡人之过,一至于此乎!为之奈何?”

优孟没有直接驳斥庄王的观点,而是循着他的思路向前推导,假意提出“请以君礼葬之”的看法,以此来充分暴露庄王观点的荒谬,使其认识到“寡人之过,一至于此”。最后的结果是将死马煮了,“埋葬”于人腹。 (二)反驳论据 反驳论据也叫“釜底抽薪法”,通过论证某种论据的虚假来达到驳倒其论点的目的。论据是支撑论点的基础,将论据驳倒,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所以这种反驳的目标还是论敌的论点。 鲁迅在《此生或彼生》中,采用反驳论据的方法,驳斥了认为文盲比白话好,可以省力的论点。鲁迅反驳道: 此生或彼生这五个字,至少还可以有两种解释:一.这一个秀才或是那一个秀才(生员);这一世或者未来的别一世。

鲁迅证明了文言虽然有用字简洁的优势,但也有语义含混,容易产生歧义的缺陷。驳倒了对方“此生或彼生”的论据,从而驳倒了“文言比白话省力”的论点。 (三)反驳论证 反驳论证,也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通过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上的矛盾来证明其论点的不能成立。论证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如果论证出了问题,不论论据多么典型充分,也起不到支持论点的作用。反驳论证的方法,就是要拆除论点和论据之间的桥梁,从而驳倒论点的方法。 反驳论证有多种形式:可以证明对方论据和论点的不统一(推不出);可以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前后矛盾;还可以揭穿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玩弄了偷换论题或概念的把戏。 1959年,英国电视台记者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否认为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将来会向外国扩张自己的领土?”周总理是这样回答的: 你似乎认为一个国家向外扩张是由于人口过多。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英国的人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4400万,不算太多,但是英国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曾经是“日不落”的殖民帝国。美国的面积略小于中国,而美国的人口还不及中国的五分之一。但是美国的军事基地遍于全球,美国的海外驻军达150万人。中国人口虽多,但是没有一兵一卒驻在外国的领土上,更没有在外国建立一个军事基地。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向外扩张并不决定于人口的多少,而决定于它的社会制度。 (周恩来:《答记者问》)

英国记者的论点是“中国有可能向外扩张领土”,论据是“中国人口众多”。周恩来总理看出了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错误,列举了几个事实,指出其支撑论点的论据与论点没有必然的联系,从而证明了其观点的错误。这里采用的是反驳论证的第一种方法,即“推不出”的方法。其他的几种方式,就不再举例了。

第二、常见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多种多样,除上面已经涉及到的归纳、演绎、类比、反证和归谬诸种方法之外,常用的还有不少。

一、例证法

例证法,就是以确凿无疑的事实作为论据,举例证明论点的方法。例证法是一种最基本、最常见的论证方法。“事实胜于雄辩”,以确凿而典型的事例作为论据来论证论点,说服力强,易于被读者接受。 运用例证法所选择的事例,一要真实,二要典型。使用具体事实做论据时要用简明概括的语言来表达,不必展开叙事和描绘。在列举多个事例时,要注意变换角度,不能重复罗列。 吴晗的《谈骨气》一文,先引用了孟子的几句话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对该论点进行了初步解释后,作者“从孟子的三句话,举三个例子”来证明这个论点;一个是南宋的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举;二是“不食嗟来之食”的义士;三是闻一多先生在反动派的威逼下拍案而起。 例证法与归纳法很相似,其在逻辑思维形式上并无不同,其区别只在于使用论据的方法有所不同。归纳法是先摆出若干个别事例,最后归纳出结论;例证法则是先提出论点,然后以事实证明。

二、引证法

引证法就是引用名言警句、科学原理以及人皆尽知的理论等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所引用的理论材料的作用有四个方面;第一是对某些论点或概念进行阐释;第二是用引用来的材料直接证明论点;第三是对某些论点或概念进行引申;第四是引出论题。引用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引用,即在行文中直接引进某些理论,一般用引号标示出来;一是间接引用,即用作者的话转述或概括别人的理论,不用引号标明。 运用引证法必须注意:完整准确地理解所引内容,不可断章取义或牵强附会,直接引用要做到准确无误。

三、因果论证法

因果论证是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阐明论点是正确的一种论证方法。例如,陶铸的《太阳的光辉》开头一段: 谁都知道,认真地对待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认真地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重要的标志。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看,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我们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的。

这段话中首先提出了“认真地对待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认真地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重要的标志”,这是论点,是结果。然后用“为什么”的问句,引出了原因——“因为我们的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我们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的”,这是论据。 因果论证法,利用因果之间密切的、内在的联系将论点和论据紧密地联系起来,使论据有力地支持论点。所以,这是一种逻辑性很强,很有说服力的说理方法。

四、比喻论证法

比喻论证法,就是通过比方,用具体事实证明抽象道理的一种论证方法。其优点是可以使论证通俗生动,易于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鲁迅的《拿来主义》就是比喻论证的典范,请看其中的一段: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反之,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进门,是屠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混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在《拿来主义》一文中,鲁迅阐明了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或占有、或挑选、或吸收、或毁掉,总之要辩证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鲁迅并没有从正面直接来论述这些比较抽象的理论,而是先用形象化的方式作了一系列的比方:把文化遗产比作一座大宅子,把具体内容分别比作“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把对待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比作“拿来主义者”、“孱头”、“混蛋”、“废物”等。在这些比喻之后,作者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这种做法,避免了由理论到理论的抽象推理和论证,把深刻的道理形象化、浅易化,便于读者接受。

五、对比法

对比法,就是把两种事物或者两种情况加以对照、比较,突出它们的差异点,从中引出结论的一种论证方法。 汉代晁错的《论贵粟疏》中就用到了这种方法: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即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上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贵粟”就是“看重粮食,重视粮食的重要性”的意思。先王时代,虽有“九年之水”、“七年之旱”而“民不冻饥者”,在于“贵粟”。而现在“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造成这种“离乡轻家”的状况,原因在于不“贵粟”。今昔对比,一正一反,鲜明有力。 对比法可以纵向对比,也可以横向对比;可以整体对比,也可以局部对比。此法的特点在于:内容的相对性、形式的规则性、观点的鲜明性和语气的肯定性。 运用此法可把事物的性质区别得十分明显,谁是谁非,一目了然,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分析法

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问题、剖析事理来揭示论点和论据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阐明论点的方法。分析法一般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意义分析:对具体事物含义进行分析。 差别分析:对相似事物间的差别进行分析。 是非分析:对事物的正误、优劣、成败、得失进行分析辨别。 条件分析:对事物之间存在的条件关系进行分析。以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 因果分析:对事物现象与现象之间的原因、结果的关系进行分析,或找出原因、动机,或引出结果等。 主次分析:对事物的主次、主流和支流的分析,以发现事物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抓住问题的要点和本质。 表里分析:对事物的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真相和假象的分析等。

七、层进法

层进法是围绕论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的方法。 层进法沿着思维的逻辑顺序逐层递进展开,经过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剖析,揭示事物的本质,得出无可置疑的结论,使议论严密而自然,符合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认识事物的规律。运用得好,可使文章血脉贯通,气势顺畅,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使用这种论证方法,要特别注意层层递进,而不能并列推进;同时,每一层的分论点一定要从中心论点派生出来,并为阐明中心论点服务,切忌旁逸斜出。

2.3.3训练仿真

训练1

有人说:“一”是事物的发端,前进的起点。

也有人说:“一”是失败的开始,灾难的祸首。

要求:

1、以《说“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要使用“立论”与“驳论”两种方法;尽力采用多种论证方法,至少要用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因果论证法等。

3、力求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训练2

以“清流与活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

1、写这篇作文,关键在于挖掘出其中所包含的哲理寓意,写出时代气息。

2、要使用“立论”与“驳论”两种方法;尽力采用多种论证方法,至少要用归纳法、演绎法,还要运用比喻论证法、分析法、层进法等。

3、力求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2.3.4迷雾导航

1、迷雾

⑴人云亦云,不知所云;只列事实,不讲道理。

⑵浅尝辄止,道理不透;枯燥无味,读着瞌睡。

⑶认识片面,道理偏颇;幼稚随意,不知所做。

2、导航

⑴选择有意义的论题

论题选择得是否有意义,是决定文章社会价值高低的第一个关键环节。毛泽东说:“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有指导性质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一篇议论文发表以后,之所以受到读者的欢迎,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首先是它的选题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选择有意义的论题,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选择普遍存在的迫切需要回答的社会问题。一篇议论文能否具有生命的活力,重要的一点在于它能否提出当代普遍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②选择处于萌芽状态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鲁迅说,写文章“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鲁迅:《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立论的选题尤其要遵循这个原则。在社会改革的大潮中,尚未引起人们注意的新事物,往往和已失去生命力的旧事物同时并存。作者要以敏锐的目光,善于从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现处于萌芽状态的新事物或错误倾向,并从中提出论题,激浊扬清,掊邪培正。③在选择论题时,还必须充分考虑作者对问题的熟悉程度和认识深度。有许多问题,尽管作者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对该问题认识不深,还没有能力提出让人信服的结论或解决方案。这种问题,就不适合作为论题进行讨论。也就是说,在确立论题的时候,既要强调其必要性,还要注意其可能性。

⑵适时点题

一篇文章在什么地方揭示论点,要从总体上考虑。在不同的地方揭示论点对读者的心理影响是不同的。点题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式:①开宗明义 开宗明义法,就是不绕圈子,不叙述背景,文章一起笔就直截了当地亮出自己的观点或论题,或是摆出要批驳的错误论点,是非分明,毫不含糊。梁启超说:“文章最要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才易动人”,“作文时最好将要点起首便提出”(梁启超《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多数议论文都采用这种方法点题。 这种点题方法,能使文章所要论证的观点醒目集中,使读者一下子就能抓住全文要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②卒章显志文章在逐层推论的基础上有理有据地最后得出结论,水到渠成,使读者易于接受,可以增强说服力。 ③承上启下 这种做法,是让论点处在文章中间。在适当地介绍背景,于铺垫衬托中推论出中心论点,尔后再进一步阐释、发挥,可以将论题说深说透。

⑶形象说理

议论说理自然以逻辑思维为主,但并不排斥形象。朱光潜说:“我相信说理文如果要写好,也还是要动一点情感,要用一点形象思维。”(朱光潜:《漫谈说理文》)特别是杂文,更不能抽象说理,或者平铺直叙地举例说明,也不能满足于直接告诉读者一个什么结论,而是从对具体事物的活灵活现的描绘中,让读者获得简明的逻辑结论。在一般说理文中则要求把形象和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为说理而描绘形象,在形象描绘中说明道理。形象说理不仅可以使一些抽象深奥的道理易于为人所接受,而且表达的形象性可以使文章气韵生动。 ⑷动之以情

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刘勰:《文心雕龙·情采》)。议论性文章,固然要以理服人,但也需要辅之以情动人。一味的枯燥说教,必然让人感到乏味。反之,如果情理交织,融情于理,爱憎好恶之意泻于笔端,喜怒哀乐之情跃然纸上,与读者展开感情上的交流,必能使人由情动而至理明,心悦诚眼。事实上,当一个人感情强烈的时候,总要情不自禁地发议论,这时炽热的感情会迸发出哲理的火花,而深刻的哲理又披上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可见情和理是不可分离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英语作文题目 春天作文100字 写小兔子的作文 多肉植物作文 微笑作文500字 难忘的什么作文 新年英文作文 写人的英语作文 怀恋作文 路作文500字 无私奉献的作文 英语续写作文 我的爸爸妈妈作文 动物园作文400字 写人的优秀作文 我最喜欢的人作文 一篇写事的作文 母爱作文800字 做馒头作文 十篇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五年级上册 推荐信英语作文 四季作文400字 春节作文100 我家的故事作文 如何制作文件 互相帮助 作文 三年级作文一百字 写物品的作文 关于数学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