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孩子的压力往往与父母的焦虑有关

2021-01-06 07:35:01
相关推荐

最近太多父母因为孩子在家不能专心学习而焦虑,真是到了坐立不安的程度,很多家长表示自己快要疯了。

孩子的心声我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让爸妈满意,我想逃离这个家我每天想方设法让他们开心,可是他们总是不开心,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我不能有自己的时间,他们只要看我玩就会唠叨,哪怕我假装学习坐在书桌前,他们就开心。我只要考试考不好,他们就给我冷脸,我在家大气不敢出;我考试考得好他们眉开眼笑,我觉得自己好像考试机器。

父母的声音我是为他好,不好好念书,考不上好大学,将来干什么这孩子不着调,什么都不知道想,我要在不管着就更完了天天就知道玩游戏真实气死人了一天不挨揍,浑身就痒痒

为什么相爱的一家人最终水火不容?为什么父母给孩子这么大的压力?

这是父母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父母,特别是妈妈自我停止成长,对生活充满焦虑,把自己的期待投射给孩子,不是通过自我成长解决问题,结果孩子承载自我和父母双重负担,结果不堪重负。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把自己的东西转嫁给孩子,我们必须要随时警醒,反思自己,而不是任意而为。当我们认为自己对的时候,其实已经错很远了。

每个父母都认为自己爱孩子,希望孩子好,却不知道怎么办,最常见的是忽略孩子的心理需要,不重视孩子的感受,而是从自己的心理需要出发,为孩子设计人生。

今天跟儿子交流学习与游戏,他告诉我,沉下心学习的成就感比玩游戏的成就感要大,之所以排斥学习是因为学习会有惩罚。

孩子很多“麻烦行为”其实都是因为父母态度而阻碍了真实。

当父母的心理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自己不通过努力获取,就会期待孩子替自己实现。孩子实现了就像自己实现了一样。

父母的焦虑都有哪些类型?

第一种:追求完美的父母,对孩子永远不满意

前几天,一位家长找我,告诉我孩子成绩直线下降,从前几名滑倒最后几名,她感觉特别恐惧,感觉自己快支撑不住了。

经过交流得知,因为疫情孩子上网课,老师任务布置很紧,老师经常发脾气,对孩子态度也不好,孩子逆反心很重,老师一找这位妈妈,妈妈就焦虑,就给孩子施压,催孩子。孩子变得越来越封闭,不跟父母讲话,对学习也越来越厌烦了。

这位妈妈是一个事事追求完美的人,凡事必须要做到极致,不能有一点瑕疵。当老师因为儿子学习的问题找到她,其实是她的自尊心受损,无法接受。转而把自己的心理压力转给孩子。

她对自己的人生是不满意的,因此她希望儿子成功。

其实她儿子自己很有目标和想法,有自己想学的专业。当妈妈意识到自己的焦虑后,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孩子立马变得轻松而自觉地学习起来。

第二种:包办型父母,过度保护控制,让孩子失去发展的机会

这种妈妈比较常见,特别是全职妈妈。在一些特长班、培训机构经常看到陪孩子的妈妈,给孩子照顾得体贴入微,妈妈唯一的心愿就是让孩子学这学那,生活上惯得像公主少爷,这些孩子没有自己的想法、空间,父母早就给自己设计好了做什么。他们也非常懂得如何利用父母。

电视剧《小欢喜》里的乔英子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人离婚带大孩子,什么也不用孩子干,只要英子学习好,一句:妈妈全都指望你,道尽英子的压力。为了逃离妈妈,填报外地大学,妈妈百般阻拦,终将把英子推向抑郁、自杀的道路。

这样的妈妈自己停止成长,内在是焦虑的,孩子一旦脱离自己的掌控,就会变得焦虑,不知所措。

第三种:把孩子当成宣泄情绪的对象

很多父母情绪不稳定,经常容易不顺心发脾气,在单位受了气回到家随便一个理由就对孩子大发雷霆,轻则骂重则打。

今天腾讯视频记者采访一个小学生,问他喜欢写作业吗,是自己主动完成吗?他说,不主动写作业就要挨打,干嘛要等着挨打呢,不如主动写。听了真是有些心酸。

去年,有视频一个爸爸嫌儿子不知道学习,把他扔到车站乞讨,理由是让孩子体验生活,知道念书的重要性。这位父亲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儿子的心理造成巨大的恐惧,一辈子的阴影,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极其不利。

孩子都非常在乎父母的情绪,用情绪控制孩子,只能让孩子在乎别人的情绪,活在别人的情绪里,无法做自己需要的事情,这样的孩子不敢流露自己的情绪,压抑自己,成年后很难拥有幸福。

做父母的需要经常问问自己:考虑孩子心理的感受吗?是不是自己的需要转嫁给孩子?

孩子并非不爱学习,而是因为父母过多的压力阻断学习的乐趣。

改变的方法:

第一,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有一位高中孩子的妈妈,当我告诉她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妈妈放手,学习教给孩子自己安排。这位妈妈说,她儿子没有自我管理能力。

不放手,不给孩子自己管理的空间,他们如何成长?界限的重要性: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需要不断调整与孩子的相处边界,逐渐从孩子的世界撤出,把孩子的人生交还给他们自己。

如果父母包办孩子的成长,孩子学不会独立思考,不会做决定,也就不会发展出完成的人格。

第二,父母自我成长

曾经我因为父母的安排没能走上大学的路而遗憾,后来把期待放在女儿身上,而一度学习差到极点,孩子总是有一股挣脱束缚的感觉。

当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之后,我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的成长上,跟孩子一起学习,孩子越来越自律,学习自主性越来越高。

事实上,单纯孩子的问题很好解决,如果孩子问题的背后是父母的问题就很麻烦,除非父母先做改变。所以,家长应该跟孩子一起成长,这是最好的办法。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将关系分为两种:”我与你“、”我与它“。前者是我把对方视为和我完全平等的一个人。而后者”我“将另外一个人视为实现目标的对象或者工具。

父母需要觉察自己,我们把孩子当成什么?是一个独立的人还是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

父母需要从物质之爱转化为心理之爱,应该更多关注和考虑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心理上的需要。

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说: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用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另一条路作文 幸福为题作文600字 国画作文 我真高兴作文400 恐怖的梦作文 布娃娃玩具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大全集 女人梦见写作文 国庆婚礼作文 你是我最难忘的人作文 老鼠和猫的故事作文 描写羊的作文 我的故事作文 写英雄事迹的作文 作文班级趣事400字 我是劳动小能手作文300字 拖地的作文300字 邓亚萍作文素材 夏天的海边作文 家庭小风波作文 秋天里的童话作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作文 留言条的作文 关于心得体会的作文 有关亲情的作文题目 三年级作文400字 我的愿望作文200字 什么的滋味作文700字 英语作文五十词 父母的爱英语作文